科技部發布“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 |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部署,配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實施,全面推進我國生物科技與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技術部制定了<“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部門、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貫徹落實。 生物技術是當今國際科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生物產業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對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健康、糧食、能源、環境等主要問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以下簡稱<綱要>)已將生物技術作為科技發展的五個戰略重點之一。2010年9月通過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也將生物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貫徹落實<決定>和<綱要>的部署,配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實施,全面推進我國生物技術與產業的快速發展,特編制<“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 一、形勢與需求 ?。ㄒ唬┥锛夹g是21世紀科技發展的制高點 生物技術是當今世界高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過去10年,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及相關領域的論文總數已占全球自然科學論文的50%以上;近10年來,評選的年度10項科技進展中,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占50%以上;2008年評出的SCI影響因子前20名期刊有16種屬于生命科學類?;蚪M學、蛋白質組學及干細胞等前沿生物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對生命世界的認識水平發生質的飛躍;醫藥生物技術將大幅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提高生活的質量;農業生物技術將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與質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工業生物技術將加速“綠色制造業”發展,大幅度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產成本;發展生物質能將有效緩解能源短缺壓力;環境生物技術將在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生物技術還將在保障國家安全、防御生物恐怖威脅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相關研究已經占據了科學研究的主導地位。 ?。ǘ┥锛夹g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戰略重點 為搶占生物技術的制高點,世界各國紛紛制訂國家戰略規劃,發布專項政策,大幅度增加資金投入。2009年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發布了<21世紀的“新生物學”:如何確保美國引領即將到來的生物學革命>的報告,建議采取國家行動以加快發展“新生物學”,重點加強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在糧食、能源、環境和健康4個領域的應用。2010年英國生物技術與生物科學研究理事會(BBSRC)發布了發展生物技術的5年規劃<生物科學時代:2010-2015戰略計劃>,將尖端生物科學與技術作為首要優先支持領域。日本將生物技術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將“生物技術產業立國”戰略作為日本新的國家目標,通過強大的財政支持,發展生物技術產業。韓國科技部在公布了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25年構想>后,又制定了國家規劃,指導和推動韓國生物科技的發展。2007年,印度發布了生物技術發展戰略,在5年內,把生物技術投資翻4倍。我國<綱要>把生物技術作為科技發展的五個戰略重點之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把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成為我國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ㄈ┥锛夹g引領的生物產業將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生物技術正在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生物醫藥、生物農業日趨成熟,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焖倥d起。全球生物產業的銷售額每5年翻一番,年增長率高達30%,是世界經濟增長率的10倍,生物產業已成為增長最快的經濟領域。根據2009年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制藥、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產業的收入達到9170億美元,其中制藥占74.61%,達6842億美元,生物技術產業占21.27%,達1951億美元。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Young)2011年6月14日發布的生物技術行業年報顯示,2010年生物技術行業產值穩步增長,是繼2009年全球生物技術產業首次實現全行業盈利之后的第二個盈利年。截至2010年底,全球(主要是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澳大利亞)約有生物技術企業4700多家,其中上市生物技術公司622家。上市生物技術公司總收入846億美元,研發投入228億美元,凈盈利47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30%。我國2009年生物產業產值達1.4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其中醫藥產業產值為10381億元,生物農業約1200億元,生物制造約1800億元,生物能源約280億元。2010年我國生物產業產值超過1.5萬億元。 ?。ㄋ模┥锛夹g將成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突破點 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健康、糧食、能源、環境等問題日益嚴重?,F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為應對這些重大挑戰提供了科學可行的解決思路與方案。在農業方面,生物技術是提高我國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生物育種技術將大大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豐富農產品的種類。在醫療保健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預測性、預防性、個體化、參與性”(Preventive、Predictive、Personalized、Participatory)的“4P”醫學將替代傳統以治為主的診療方式,高通量篩選、組學技術、生物信息等技術的發展為預防醫學、個體化治療提供可能。體細胞重編程技術解決了生物倫理學面臨的難題,以干細胞和組織工程技術為核心的再生醫學顯現出巨大應用前景,有望成為繼藥物、手術之后的新治療模式。生物基材料為材料領域帶來了重大變革,以人工合成細胞與生物催化劑為核心的生物制造技術和以生物質為原料的生物燃料技術將逐步減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大大降低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改善環境質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領人類進入低碳生活。生物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發展將為我們的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方式帶來巨大變革。 ?。ㄎ澹┥锛夹g將成為生物安全的支撐點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和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物安全形勢日益嚴峻,逐漸成為一個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等諸多領域的世界性安全與發展的基本問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生物安全領域投入巨資鞏固并擴大其優勢地位,生物安全綜合實力發展迅速。據專家估算,我國僅11種危害較大的農業入侵生物所造成的年經濟損失就超過574億元。2003年以來,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肆虐,警醒我們更加關注新發傳染病帶來的安全問題。我國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發達國家掠奪生物資源的重要目標地區。據估計,我國生物遺傳資源引進和輸出比例大約為1:10,流失情況相當嚴重。我國防御生物恐怖的能力亟待加強。由于天然森林破壞,致使野生動物棲息和分布區日益縮小,加上人為亂砍濫獵,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在我國動、植物種類中,已有15-20%的物種受威脅。保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安全迫在眉睫。解決生物安全問題的關鍵在于加快醫藥、農業、環境等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以確保國家利益和生物安全。 二、總體思路與指導原則 ?。ㄒ唬┛傮w思路 “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發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綱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緊緊圍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搶占前沿技術的制高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長點,選準自主創新的突破點,夯實科學發展的支撐點。 ?。ǘ┲笇г瓌t 1、整體部署、分步實施。緊跟國際生物技術發展前沿,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根據國家各大科技計劃的側重點,兼顧現實和中長期發展,整合覆蓋醫藥、農業、制造、能源、環保等各領域的資源,集成各部門和地方的力量,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體現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的銜接。 2、突出創新、支撐產業。充分吸納前沿生物技術的最新成果,原始創新與集成創新、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相結合,加強協同創新,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培育原始創新成果,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對重點關鍵技術和產品進行涵蓋上、中、下游的多學科、多單位聯合攻關,改造提升現有產業結構,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3、點面結合、跨越發展。重點開展以新一代測序技術為代表的前沿核心關鍵技術點、重大技術體系和重大產品的研究開發,構建具有行業帶動性的重大技術體系,建立國家級生物技術孵化器和集成示范基地,集成官產學研資等各方力量,以點帶面,促進生物技術產業跨越發展。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發展的目標是:生物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部分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崛起,生物產業整體布局基本形成,推動生物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使我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其中,發表SCI論文總數達到世界前3位;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數總數進入世界前3位;生物技術研發人員達到30萬人以上,生物技術人力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物產業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5%以上。 四、重點任務 重點任務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層面和環節。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科技計劃進行落實。其中,對于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中重大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主要由973計劃來實施;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中的核心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主要由863計劃重點支持;生物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和產業化開發示范主要由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支持;對于生物技術發展中涉及全局性、跨行業、跨地區的重大技術問題和集成技術示范主要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并通過市場機制,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動;有關創新能力建設由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對應計劃聯合支持。 本規劃重點任務的實施,按年度、分步驟、有計劃地在對應的國家各科技計劃中組織實施,并按照各計劃的組織實施管理模式執行,做好各科技計劃間的銜接與配合。建立和健全涉及生物技術及生物產業發展相關部門的部際協調機制,定期召開部門協調會,協調統籌國家有關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集成國家各類科技計劃的資金與力量,加強銜接與配合,科學、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全力促進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產業化、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等工作,形成強大合力,推進我國生物技術及產業快速發展。 ?。ㄒ唬┘訌娗罢靶曰A研究 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挑戰,選擇關鍵瓶頸問題,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不斷提升我國生物技術領域的基礎研究水平和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的能力,帶動基礎研究和技術科學的結合,引領未來高新技術發展。 1、農業科學 2、人口與健康科學 3、工業生物科學 ?。ǘ┩黄埔慌诵年P鍵技術 選擇具有中國特色和優勢核心關鍵技術,集中優勢資源,實現重點突破,力爭在國際生物前沿科學領域占據一席之地,搶占一批國際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制高點。 發展重點: 1、“組學”技術 2、合成生物學技術 3、生物信息技術 4、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 5、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技術 6、分子分型與個體化診療技術 7、生物芯片與生物影像技術 8、生物過程工程技術 ?。?、生物催化工程技術 10、藥靶發現與藥物分子設計技術 11、動植物品種設計技術 12、生物安全關鍵技術 ?。ㄈ┭芯块_發一批重大產品和技術系統 圍繞當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迫切需求,加強生物技術集成創新,重點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能力的重大產品,著力推進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環保產業的發展,實現我國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由技術積累向產業化開發的戰略轉變。 發展重點: 1、生物醫藥技術及產品 針對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用藥需求和培育發展醫藥產業的需求,突破一批藥物創制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研制創新藥物,改造藥物大品種,完善新藥創制與中藥現代化技術平臺,建設一批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藥物創新體系。 圍繞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突破臨床診斷、預測預警、疫苗研發和臨床救治等關鍵技術,研制新型診斷試劑和新型疫苗,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的新發感染率和病死率。 建立疫苗和抗體的大規模和快速反應生產新技術,系統的疫苗效果及質量評價技術體系,人源化抗體構建及優化技術;對傳統疫苗進行改造增效,針對新發、再發重大傳染病和多發感染性疾病研制新疫苗和抗體藥物;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非感染性疾病,研制治療性疫苗和抗體藥物。 突破一批體外診斷儀器設備與試劑的重大關鍵技術,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在一體化化學發光免疫診斷系統等高端產品方面實現重點突破,加速體外診斷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大幅提升我國體外診斷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突破一批生物醫用材料前沿高端產品,開展一批主要依賴進口的高值替代產品研發,創制一批量大面廣的生物醫用材料,突破生物醫用材料制品個體化設計、生物醫用材料表面改性、生物材料產品生物力學、耐久性及安全性檢測等共性關鍵技術。 2、生物農業技術及產品 圍繞主要農作物和家畜生產,突破基因克隆與功能驗證、規?;D基因、生物安全等關鍵技術,完善轉基因生物培育和安全性評價體系,獲得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蟲、抗逆、優質、高產、高效的重大轉基因新品種,實現新型轉基因棉花、優質玉米等新品種產業化,整體提升我國生物育種水平,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以實現規?;l展為目標,加快綠色農用生物產品及林木危險性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開展生物農藥、生物獸藥、動物疫苗、生物肥料、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綠色農用產品應用的示范試點和普及,推進全降解農膜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研究開發生物農藥、生物肥料、新型動物疫苗和診斷試劑、動物用生物技術藥物和獸藥、生物飼料添加劑等。 針對特種生物資源,重點開展冬蟲夏草、靈芝等重要珍稀藥用真菌資源化工程技術的研究,開發高附加值系列產品;發掘和篩選在特殊環境生長、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生物資源,開展人工培育技術研究,建立種苗繁育基地,開發深加工系列產品。 研究開發海洋漁業新品種選育繁育和標準化、規?;?、生態健康養殖關鍵技術,開發水產養殖重大病害監測預報和免疫防治技術,建立水產品質量檢測體系。 3、生物制造技術及產品 重點研究化工產品生物合成途徑構建與優化、原料綜合利用與生物煉制、工業生物催化與轉化、生物-化學組合合成等關鍵技術,突破生物基平臺化合物、手性化工中間體、生物基材料等重大化工產品生物制造的產業化瓶頸。形成有機酸、化工醇、生物基材料等產品制造的平臺技術體系,形成手性醇、手性酸、甾體等高附加值手性中間體生產的創新生物制造路線。 研究開展生物技術在紡織、造紙、制革等工業中的應用,開發生物紡織、生物脫膠、生物制革、生物造紙等新技術工藝和裝備,促進紡織、造紙、皮革等企業應用生物技術工藝,推動行業的清潔生產。 選擇酒類、醬油、醋等傳統釀造產品,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和工程技術手段對菌種進行改良,對釀造過程進行優化控制,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4、生物能源技術及產品 研究開發非糧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燃氣、生物制氫等生物能源產品制造過程的共性關鍵技術和專用設備,以工業和城市生活廢棄物為原料,建立生物能源產品的規?;a技術示范。 研究開發微藻生物固碳核心關鍵技術,建立年固定二氧化碳總量超過萬噸的工業化示范系統,率先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微藻固碳的產業化,同時開發高附加值的系列微藻產品,為微藻大規模固定二氧化碳及微藻能源的發展提供技術、經濟及環境評價指標,為微藻生物固碳技術的大規模推廣應用提供示范。 5、生物環保技術及產品 大力開發環保生物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重點發展高性能的水處理絮凝劑、混凝劑等生物技術產品,發展廢氣廢水生物凈化技術,開發新型好氧、厭氧和復合的高效反應器、高效生物脫氮除磷新工藝;開發污染物降解生物新品種,發展石油煉制、醫藥化工行業有機污染物生物降解技術,促進石油、重金屬、農藥等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修復。 針對煤炭、工業廢氣和煙道氣,開展微生物脫硫技術研究,重點開展高效功能菌的選育技術、微生物對硫代謝途徑的控制技術以及復合微生物脫硫技術的研究,發展多菌群、單/多相反應器的研究,以及生化/物化法的復合技術推進微生物脫硫技術的工業化應用。 ?。ㄋ模┘訌娚锛夹g創新能力建設 根據生物技術自身發展的需要,系統加強生物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優化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領域的科技資源配置,打造布局合理、科學高效并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共享平臺和產業化示范基地,促進生物技術資源的整合和開發共享,為生物技術研究和成果產業化提供有效支撐。 1、建設若干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在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生物信息技術、合成生物學、計算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前沿生物技術領域分年度建立若干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生物催化、生物煉制、生物資源利用、海洋生物技術、環境生物技術等領域分年度新建若干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完善和升級若干現有技術平臺,通過高水平研究基地積聚高層次人才,大幅度提高我國生物技術領域的整體創新能力。 2、建設若干生物技術產業化基地 建立國家級生物技術孵化器、國家級生物技術轉移中心等中介服務機構;在國家和省級生物技術園區建立產學研合作的高效率技術成果轉化平臺,將技術成果快速實現轉化和商業化;在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建設綜合性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為原創性、重大突破性研究提供基礎設施支持與服務;建立若干生物技術推廣中心,推廣普及生物高技術,服務經濟增長;建立若干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的地區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重點建設生物技術中試和生產服務基地,為生物技術各領域中小企業研發生物技術產品提供公共的中試和生產基礎設施服務;建立區域生物技術大型儀器設備和分析測試共享服務平臺,提高儀器設備使用效率。 3、建設若干資源共享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建設國家生物信息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包括國家生物技術管理信息庫,基因組、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生物信息庫,大型生物樣本、標本、病例資源和人類遺傳資源庫以及共享服務體系;建設若干實驗動物和模式生物基礎設施和生物醫學資源基礎設施。 五、保障措施 ?。ㄒ唬┥罨w制改革創新,完善國家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協調機制 深化體制改革創新,修訂和完善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國家發展戰略和相關政策,加強全國資源和力量的統籌,充分發揮國家各部門、軍隊,以及地方的積極性,集成國家各類科技計劃的資金與力量,加強銜接與配合,科學、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推進我國生物技術及產業快速發展。 ?。ǘ┙⒍嗲劳度霗C制,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 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增加中央財政投入,創新支持方式。整合政府科技計劃(基金)和科研基礎條件建設等資金,加大財政對生物技術及產業的支持力度。制定完善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稅收支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建立適應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制度,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鼓勵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生物技術領域創業投資。 ?。ㄈ┕膭町a學研結合,促進生物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建設 通過組建產學研戰略聯盟和校企聯合研發中心(基地、孵化器)等方式,建立企業牽頭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創新體系。通過財稅、金融、投資等政策,引導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推動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建立研究開發機構,增強企業創新能力。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生物技術成果轉化,改造或新建若干企業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與系統集成能力。鼓勵和支持國外機構在華設立研發中心。 ?。ㄋ模┩晟浦R產權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勵制度 要進一步完善生物領域知識產權制度,促進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盡快完善我國生物資源和生物技術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優化審查程序,盡可能縮短審批時限,鼓勵和扶持生物技術知識產權中介機構發展,落實對知識產權創造者的獎勵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實行激勵制度,允許以知識、技術、成果、專利等要素入股,充分調動勞動創造性和工作積極性。 ?。ㄎ澹﹦撔氯瞬诺囊M和培養模式,加強高素質生物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改革創新人才使用和評價政策機制,緊扣<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推進高素質生物技術及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結合“千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青年英才開發計劃”等人才計劃工程,重點培養一批戰略科學家、生物技術原始性創新人才、工程化開發人才。采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引進等方式,吸引和支持留學人員、海外華人華僑回國和來華創辦生物企業、從事教學和研究。加強生物技術人才的國際培訓合作和國際學術交流。 ?。U大國際與地區合作,充分利用國外優勢技術人才資源 推進國際互認實驗室的建設,參與并主導國際生物相關大科學工程計劃的研究與開發,加強與國外政府間、民間的合作與交流;積極推進與大型跨國企業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合作開發新產品,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充分重視利用海外資源,特別是人才資源,選擇一些重大技術領域向國際優秀人才開放;積極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到國外建立研究開發機構,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充分利用國外優勢資源。 |
上一篇:資金缺口400億 生物醫藥亟須外力 下一篇:物科技產業引創投目光 或成下個資本逐鹿戰場 |